主頁
加華作協選出新理事會
完成分工計劃各項活動
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2025年4月選出新一屆理事會,以下為新理事會成員名單(依姓氏拼音排列):曹小莉、陳浩泉、陳華英、陳麗芬、陳宜誼 、陳中禧、 韓牧、李敏儀、李樂仁、李愛英、盧美娟 、盧因、梁麗芳、任京生 、陶永强、楊蘭 、周孟川、曾慶彪。
新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於4月12日晚 以Zoom 視像形式舉行,由會長陳浩泉主持,議程包括近期活動回顧,選舉新會長、執行會長及副會長,理事分工,未來會務計劃。
新理事會成員經商議後,定出作協架構和應屆理事會工作小組分工:
名譽會長:貝鈞奇
創會會長:盧因 創會副會長:梁麗芳
榮譽會長:陳浩泉
應屆會長:梁麗芳
執行會長:任京生
副會長:陳華英
各工作小組分工如下:(2025-2026)
學術: 梁麗芳 任京生 陳華英 陳浩泉 韓 牧 李愛英
出版:陳浩泉 梁麗芳 任京生 李敏儀 陳華英 陳中禧
網絡:陳浩泉 曾慶彪 陶永强 梁麗芳 陳宜誼 李樂仁(英文翻譯)
財務:陳麗芬 陳浩泉
秘書:周孟川 李樂仁 陳中禧
聯絡:楊 蘭 陳華英 任京生 周孟川 李愛英
康樂:曹小莉 陳麗芬 曾慶彪 李愛英 盧美娟
攝錄:李敏儀 任京生 韓 牧
新一年作協的活動,將有九至十月間的《秋之韻》中英詩歌朗誦會,編纂2010年以來《秋之韻》的詩歌選集,新書發布會,「文學月會」將分別在酒樓實地、戶外與Zoom上舉行;同時,繼續《加華文學》雙月刊和會員作品文集的出版。
(孟川、紀之)
加華作協中華文化中心
合辦作家新書發布會
2025年5月10日下午, 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與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 在文化中心文物館一樓, 合辦今年首次作家新書發布會。是日參與的作家共11位,分別介紹其著作內容,這些作品包括中英文詩、散文、小說及學習語言的書籍,讀者不但親睹作者丰采, 更在購書時獲得他們親筆簽名。
陳浩泉會長主持新書發布會,他在開場的簡短致詞後, 即介紹其主編之《當代加華詩選》, 。該詩集收錄了三十四位加拿大華裔詩人的詩作, 作者大部分為會員詩人,另邀請了十餘位會外詩人提供作品,包括川沙、傅詩予、和平島、談錫永、星子安娜、徐望雲、許之遠、余玉書、鄭南川等。該書的作品均是作者選出的個人代表作,同時,此書也是首部加華詩人選集,反映了當代加華詩壇的創作狀況,極具閱讀與參考價值。陳浩泉並特別介紹了封面畫作, 它是巴黎華裔畫家綠騎士特地繪畫的作品;封面題字是韓牧的手筆;會長梁麗芳教授則為選集寫序。
繼而發言的是兒童文學作家陳華英,介紹新作《童眼舊香江》。這書以童眼憶述舊時的香江,即香港從漁村到三百多萬人口的六、七十年代的風貌。特別提及1953年石硤尾木屋區大火後, 迫使港府正視房屋問題, 設徙置區、公屋、 居屋等, 以期改善民生。書中描寫的公屋男女小孩的集體遊戲, 如跳橡根繩、拍公仔紙, 男孩養的「寵物」有「金絲貓」、蠶蟲; 女孩喜玩「煮飯仔」等。而徙置區/公屋居民的互助互愛精神, 更令人感動。書中亦談及中國傳統的節日, 如清明、七夕、鬼節、中秋節等,如何在香港大放異彩。 該書邀得阿濃、梁麗芳作序。 封面、插圖是香港漫畫家吳金鴻的作品。
接著是韓牧介紹他從21世紀第二個十年(2010-2020)的新詩集 - 《島上詩》 及《海外詩》。«島上詩»是寫多年烈治文的家居及社會所見所聞。詩人深感自己幸運, 可見杜甫日常之所見: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 。兩本詩集共分六輯, «島上詩»第一輯寫情意,愛情、親情與野生動物的情; 第二輯寫新移民的心境、義務、友誼; 第三輯寫花木引起的多種多樣的詩性; 第四輯寫藝術, 有舞蹈、音樂、美術、攝影、雕塑等。作者也提出數首有特色的詩, 如 <中港台買唐裝記>、<周潤發與范冰冰>, <祖國就是你, 你就是祖國>(節錄,悼念詩友白樺); <鹹魚與棺材>; <那土黃色的蝴蝶> (節錄,寫心中的鄧麗君)。其他有<漂木與飛樹>、<戴花之詭辯>等。第五、六輯「海外」及「逸詩」, 屬《海外詩》的內容。除描寫二十多國之紀遊詩外, 也寫各國的古文明, 寫社會運動與人們現今的生活面貌,(如<加中搶食大戰» )。也寫烏克蘭抗俄戰,台灣人民抗日戰(<黃虎旗>)。最後,作者也推薦了<附錄>的文章及書法等。
小時候居河北的李柚聲簡述其著作The Ancient Chinese Super State of Primary Societies: Taoist Philosophy for the 21st Century(第二版)。該書的主題是「一個審視東西文化差異的全新視角: 兩級社會概念」。他認為,人類的原始社會, 是「造成社會」,但現在因科技的發展, 已來到「人造人」的社會。而我們一向看到 「億萬人就有億萬種的想法」,這些想法 「需要不斷調整的摸著石頭過河, 神與專制的戰爭文明道路不可避免」。 然 「人造二級社會與人造人的不可人為操縱性, 這背後只能是上帝與生物學的安排」。西方談論的社會,以前是以上帝為核心的, 今日也有極大的變化, 故兩級社會概念,很值得大家探究。
為加華作協編輯了Chinese Canadian Writers: An Anthology (加華作家作品選)的梁麗芳教授及姜安道教授(Andrew Parkin)也推薦了該英文文集。姜教授強調, 是書不但讓加人看到華裔作家的心聲,也使作品成為世界性的,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文集使人體會文化的力量, 突顯中文寫作已有數千年歷史。現今則有中文-英文(Chinese-English), 也可有中文-法文(Chinese-French)。姜教授現身說法一件趣事, 他原是英國人, 但也喜習法文及拉丁文; 當然也愛巴黎這城市。故學習另一非母語的語言, 或另一種文化, 是很有趣的事。梁麗芳教授則表示, 祖籍中國的我們, 在加生活, 能用英文寫作相當重要。 今天《加華作家作品選》,有華裔作家用英文寫成的作品, 也有中文翻譯英文的作品。題材方面有詩、散文與短篇小說, 說明了加籍華人作家, 或用英文寫作, 或把中文作品翻譯為英文, 爭取到了英語讀者,其意義不容忽視。
任京生接著介紹兩本他和陳璐、任俊行合作的網絡版新教材《自助中文》、《自助英文》。他說,我們看中國的大學, 中文系的全名是「中國語言文學系」, 很明顯是欲掌握文學創作,必須先學習中國「語文」。故這兩本教材的特色, 是主張先學習掌握語言, 再發展文學寫作。這兩本書推介的是非傳統的語言訓練法,兩書仿如把一間大餐廳變成自助餐廳,讀者可自行選擇所需。同時,讀者也可透過電子視屏, 從零開始這新的學習。有意閱讀該教材的, 可逕自聯絡任先生。
徐明耀御用大律師(Nelson Tsui)的新作,是 Me No Speak a GOOD English: My Adventures as an ESL Opsimath。他憶述自己從上海、香港到加國。當時, 想著三個目標: 第一是看世界, 第二是接受教育, 第三是學好英文。 而他寫書向以主題(Subject Oriented)為導向, 內容與個人經歷極為密切。此書是以他本人的學習經歷為主題。他更坦言自己是”ESL Opsimath”, 意即是 「時過又後學的英語第二語言」 ; 原因是他初來加時已二十一歲, 這才開始好好學習英語。直至現在, 他仍在不斷學習英語中,本書正是他的真實經歷。
陳浩泉會長也為未能出席發布會的兩位作者介紹他們的新書,一位是本會創會會長盧因的《香港文學鱗爪》。盧先生五十年代已開始寫作, 與台灣的瘂弦等一代, 最早在亞洲推動西方現代文學。當時他居香港, 與劉以鬯、王無邪、崑南等作家過從頗密, 盧先生將當年香港文壇狀況寫成此書,甚具文學史料價值。
姞文發來書面發言由陳浩泉代讀。她表示,她的長篇小說《熙南里》寫於2023年,保持了「一書一景」的特色。熙南里位於南京老城區,匯集了清代傳統民居建築群落,包括「九十九間半」甘家宅第,是中國最大的私人民宅,南京的明清三大景觀之一。這個社區親歷了晚清、民國、新中國兩百年歷史,像是中國近代史的微縮影像膠片。但這本小說並不是寫大人物和英雄,而是六代熙南里的普通居民,在近代中國的歷史浪潮中,身不由己的浮沉起伏。如辛亥革命,民國時的短暫繁榮,抗日戰爭期間的逃亡,三年內戰,南京解放,新中國的公私合營、上山下鄉、1978年高考改變命運,等等,以及當代新冠疫情中的經濟困窘。是一幅芸芸眾生在時勢中隨波逐流的細碎拼圖。
(撰文:陳中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