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活動
生命的禮讚:葉嘉瑩先生紀念活動
葉嘉瑩先生於2024年11月24日下午在天津辭世,享壽100歲。獲知哀訊后,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聯合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加拿大中文教學學會、加拿大中華詩詞學會、加拿大大華筆會等機構舉辦了名為“葉嘉瑩:生命的禮贊”(Celebration of Life to Florence Yeh Chia-ying)的紀念活動。
葉嘉瑩(號迦陵),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詩人、詞人、中國古典詩詞專家、教育專家、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榮休教授、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蒙古裔滿族,1924年生於北京,1945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國文系並開始執教至生命終結。1948年冬赴台灣,在多所大學及電台講授古詩。1969年遷至加拿大溫哥華,任UBC終身教授至1990年退休,並被哈佛等多所大學聘為客座教授或應邀講學。1979年以來,被中國大陸十餘所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及訪問教授,定居南開任教。1993年在天津南開大學創辦了“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捐獻出退休金的一半設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近年先後捐出三千餘萬人民幣助學。
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執行會長、跟隨葉嘉瑩先生讀取碩士學位的梁麗芳教授講述了如何跟隨老師研究柳永詞,又如何同老師探討中國大陸文學和新發展。梁教授回憶,她和葉先生皆為在1970年代末少有的回中國大陸探訪的加拿大華人,因此,彼時也只有和老師能討論大陸文學。葉先生在鑽研古典詩詞之外,還非常關心現當代文學的創作。
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主席郭英華先生以普通話兼粵語發言,以體現文化中心兼顧新僑老僑的特點。他深切表達了對葉嘉瑩先生的哀思,感謝她數十年來對大溫地區古典文學的推廣。並再次重申,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堅持在溫哥華地區傳承華夏文化及推廣多元文化,與學者、文化界人士積極互動,今後將會為社區文化活動提供更多支持。
加拿大中文教學學會代表喬慧芳老師聲情並茂地回憶了作為77級南開中文系的學生如何聆聽葉嘉瑩先生講課的盛況。在那個剛結束動亂的年代,大陸百廢待興,葉先生不僅將古典詩詞重新帶回大陸,也將美、優雅、獨立的學術思想帶給學生們。喬慧芳老師還依照當年跟隨老師學習的常州調吟誦了《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片段。
加拿大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張冰與加拿大大華筆會代表韓長福分別介紹了葉嘉瑩先生對協會工作的支持,並誦讀了葉嘉瑩先生詞作和為葉先生創作的現代詩。葉嘉瑩先生好友、詩詞作品英文譯者陶永強律師則用廣東話吟誦了葉嘉瑩先生詞作,以慰先生在天之靈。葉嘉瑩先生好友、詩詞作品書法抄錄者謝琰先生遺孀施淑儀女士講述了當年跟隨葉先生學詩時版本辨析的小故事——葉先生要求讀詩必須有自己的感受、思考和判斷,由此來對詩作的不同版本做取捨。
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會長陳浩泉和加拿大詩詞學會創會會長沈家莊教授作為常年受葉嘉瑩先生支持的文學協會會長,對葉先生的無私表達深深的謝意及敬意。陳浩泉詳細列舉了多年來與葉先生的互動。沈家莊對先生提出的“弱德之美”談了自己的感受。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理事、書法家韓牧展示了為葉先生寫的輓聯並回憶數則與先生往來舊事。葉先生的學生曹小莉講了自己跟隨老師的求學經歷。加華作協會員曹小平朗誦了為葉先生寫的七律,並代作協理事陳麗芬誦讀了其為葉先生所作的現代詩。
葉嘉瑩先生的學生、維多利亞大學亞太系教授Richard King(王仁強)和曼尼托巴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Terry Russell(羅德仁)分別發來英文致辭,委託梁麗芳教授代讀。維多利亞大學亞太系教授、葉先生輔仁大學校友林宗正先生因病未能到場。同樣未克出席的還有UBC亞洲圖書館中文部主任劉靜。在獲知哀訊后,她與其他人士一同向UBC校方說明情況,促使UBC在南開葉先生悼念日降半旗。
梁珮、楊素煥、白峰、陶文琴、馬苔菱、李敏儀、胡霜、曹希凡、馮昕,費佳、半張、任京生、王藝霖、周孟川、陳華英、李樹劍、楊柳、徐師軍、李柚生、張美然、阮成驥、唐艷艷等數十位葉先生在大溫的好友、學生、仰慕者冒雨前來。葉先生多年好友、翻譯家胡守芳在抗癌手術治療中帶病出席。活動在溫馨的氣氛中進行。
活動由大溫哥華中心理事、葉嘉瑩先生再傳弟子王立博士主持。為了便於與會者書寫敬意與哀思,王立捐出其收藏的葉先生執教70周年的紀念筆記本供大家使用。留言簿將會贈送南開迦陵學舍保存收藏。先生已逝,她的詩教永存,她的人性的光輝照耀着我們。與先生而言,所有讚美、榮譽都來自外界,並非先生所求。她本本分分作了一輩子老師,秉承初心,堅持到終了。本次活動中,人們相聚在此,共同追憶葉嘉瑩先生。願在溫暖的回憶中,更好地傳承先生的寶貴的精神!
加華作協中山公園合辦
「秋之韻」中英詩歌朗誦會
書聲琴韻悠揚出席者眾
2024年10月13日,秋陽爽朗。繞過溫哥華華埠中山公園幽靜古雅的水榭迴廊,在垂柳深處,荷花池畔,傳來妙曼的琴韻書聲。那是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第14屆「秋之韻」中英詩歌朗誦會正在進行中。
本屆詩歌朗誦會近70人出席,有長者亦有年輕人,有華裔亦有其他族裔。朗誦會由加華作協執行會長梁麗芳主持。朗誦者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前英文系主任姜安道(Andrew Parkin)教授,漢學家王健(Jan walls)教授,以及華裔和英、法、韓等各族裔的詩人、朗誦者、翻譯家等,濟濟一堂。詩作選材廣泛,風格各異。
梁麗芳及中山公園教育部主任司徒韻雯致歡迎詞之後,朗誦會正式開始。姜安道教授率先朗誦他的作品《寄跑馬地的明信片》,此詩寄託了詩人對香港的深切懷思。跟著是寄北的《中秋的故鄉》,深情地憶念故鄉的中秋。瓊安. 白瓦特(Joan Bywater)以《划艇》描述了他生活上的趣事。沙蘭 . 巴贊登(Sharon Bazant)以《六響鈴聲》抒發了他觀賞攝影作品而引起的無限遐思。加華作協會長陳浩泉朗誦他的《洛陽橋賦》(節選),以詩句道出他60年後回到洛陽橋所引發對故鄉歷史的深情回顧。宇秀的《從簡》,悲天憫人,為世人的無情,重視離世的寵物而高於去世的友人而流下悲憐的淚珠。丹尼斯.基菲雅(Dennis Kiffiak)以《這人生》質詢人生的真義。安祖恩(Joanne Arnott)以《紀念馬莫德》道出她對故友的不捨。
當眾人的情緒跌宕於各種不同的詩境時,古琴家湯月明的弟子龔玥瑤以一曲古琴《酒狂》撫慰了眾人的心靈。
下半場開始,柳在娟(Jaeyun Yoo)首先朗誦《離散者對海浪上英倫灘的海洋生物的教誨 》,寄託了離散者對環境的適應與自傲。楓昧在《英吉利海灣的落陽》中,透過與落日的對話歌頌生活的美好。韓牧以《鄉野小品》抒發他在鄉野大自然的感悟。曹小莉的《學習蘇格蘭舞蹈中的遐想》中,道出她在舞步中仍不忘俄烏戰爭的慘酷與對和平的祈求。綠葉麗芬的《瓦罐裏的沉香歲月》,是對往昔慢生活、人際間的緊密關係的追憶緬懷。冬冬的《不如見一面》道盡了對「你」的似有還無的刻骨思念。汪文勤的《我的迪士尼樂園》充滿了童真童趣,令人嚮往她在沙漠中度過的童年。壓軸的是作協副會長陳華英的《輪迴》,此詩表達了她對香港近年變化的憂慮,同時對明天仍抱有美好的希望。
最後,古琴家湯月明演奏一曲《關山月》,以悠揚的琴聲結束了這次的詩歌朗誦會。
今年朗誦會的參加者還有加華作協副會長任京生,理事李敏儀、周孟川,會員海洋、樂仁、蘇阿冠、謝博生、沈家莊、陳中禧、曹小平、李愛英、唐艷艷、李柚聲等。 當日的琴韻書聲亦吸引了不少中山公園的遊客駐足耹聽。
更多資訊請參閱加華作協網站:www.ccwriters.ca。
(陳華英撰文;陳浩泉修訂)